三十年河东、河西之说


民间流传一句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不要只看当前的状态,每到三十年就会有变化。这句谚语的来历,说法比较多,我们祖先是农耕文明,多数地域靠天吃饭,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极其重大,而北方民众又以黄河为母亲河,所以很多人是认为这是黄河经常改道的事实总结出来的一句谚语。

中国古代比较崇尚天体行星,很早就开始观察天体行星的运行规律,正如上古时期先祖伏羲氏“仰观天文”就是对天体的观测记录。民间大量的谚语也从中总结出来,得以流传至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最初源头应该也是天文方面。

华夏先祖用二十八星宿作为天球坐标系和观测标准,银河在中间,最大最亮的行星——木星,公转周期接近12年,也称为12次,是我们常说的“太岁”来源依据,用十二地支表示。

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土星,它的公转周期接近30年。当土星、木星在黄道上处于周天180度对冲关系的时候,古人认为对地球影响比较大。此外,当它们在黄道上视觉重合的时候,也会对地球影响较大。

根据木星12年公转一周,土星30年公转一周的规律,在十二地支构成的坐标系上每十年木星的相对位置,比上一次位置后退2个地支,每30年后退6个地支,而土星则回到相同位置,从而形成180度对冲关系。所以30年前,如果木星和土星重合于银河得东侧,则30年后,木星一定会在银河西侧与土星对冲。同理,如果它们重合于西侧,则30年后,木星一定会在银河东侧与土星对冲。

古人认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上的星体运动规律对应地上的各种变化,是存在整体性的因果联系的。于是把很多类似的天文规律,用于比喻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本文依据网络文章加上元吉的理解整理而成。)

非特别注明的文章,一般属《易经学习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摘。

  • 分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

    © 2003-2022 Zhouyi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40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