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论“犯太岁”


文章来源于网络,文中从历法角度来诠释了本命年、犯太岁的说法来历,主要还是普及了一下历法的一些知识。虽然后文中也有探讨八字遇到流年的结果与犯太岁并不能统一,但作者也只是从自己的角度一带而过的简单聊了几句八字和犯太岁的关系。尤其提到了八字核心中的“用神”和“忌神”等关系。

其实八字本来就是天文历法的缩影,是用干支代表了星体的各自关系,就用当下出生时天体行星的状态干支代表,才有了八字命理。不论哪个年份都有可能或吉、或凶,导致这些运气的因素除了有八字自身之外,还有大运、小运、流年等,是一整套的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

如果单纯用犯太岁来分析,只是这种概率范围更广,并不是所有犯太岁的人,这年都差,反而有一些人却在这年运气强旺的。从统计比来来说这种运气旺的人占比较少。所以到了犯太岁的时候,有些人就开始紧张。

除了人犯太岁之外,风水也有犯太岁之说。这种说法,就是古人的“天人合一”理论的拓展。天时可以与人、空间互相转化。比如说某年个人运气不佳,这时候就可以想法通过他的空间来找补,弥补其先天的不足等!

阅读下文可以作为对历法常识的一种补充。

每年春节一过,担心所谓的本命年或者犯太岁的人就多了。若干年来,这个说法就像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令不少人忧心忡忡。要破除这个魔咒,得先正确认识相关的学术,尤其是天文历法。从考古发现可以追溯的可靠的实物资料来看,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中国人就有了成熟的农历,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力。也就是说,在更早之前,阴历和中国阳历就产生了。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圆缺现象而追溯的地球、太阳、月亮三者之间的运动和遮掩规律而制定的早期历法。

一个月平均30天,一年12个月平均360天,这与中国阳历的一年周期365又1/4天有误差,所以加入了闰月进行弥补,从而形成了我们一直沿用几千年的农历,农历的特点在于非常直观,不管有没有知识,有没有工具,任何人抬头看看月亮就能直观的判断日期。中国阳历是根据四季更替圭表测量的日影变化规律,还有气候变化等因素,而追溯的地球与太阳之间以及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运动规律而综合制定的,其中包含黄道、赤道等基本标准的定义与测算。

为了便于食用确立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冬、立分、立夏、立秋等24节气,以及60甲子干支技法,再到后来更加成熟的72后,期间经过了一两千年多个阶段的补充和完善。所以中国阳历也叫24节气历,也叫干支历,是截止目前与太阳系的实际运转规律相一致的最准确的历法。节气一到,干支则变,不需要用置闰的方法弥补误差。辛亥革命后,中国使用的公历,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阳历,是在由古埃及太阳历修改的古罗马太阳历的基础上加入宗教因素而修改确立的,其修改标准只是凯撒大帝、奥古斯都大帝以及教皇格列高利13世的个人主观意见,其误差只能参照中国的农历,通过置闰的方式弥补。

回到正题,所谓的本命年指什么?答案是以中国阳历为准的干支历中的地支。比如2023年的兔年,真实的意思是从立春节气开始,也就是公历的2月4号22:58开始进入癸卯年,其中的“卯”对应的生肖就是兔。也就是说,公历的元旦也好,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好,都不是兔年的开始,相信很多人不知道这一点。

然后再看所谓的犯太岁。在一些术数或者命理相关的理论中有一些说法,比如癸卯年出生的人,轮到天干癸出现的年份,以及对癸构成冲或者克的关系,再比如轮到地支卯出现的年份,以及对卯构成冲、刑、破、害、克的关系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但是依然还是同样的理论中又有与之相矛盾的说法,比如“用”与“忌”的问题。假如在某个人的格局中,天干癸或者地支卯为用,也就是有利的因素,那么本命年反而会更好才对,又何来“犯”的说法呢?

另外,格局是由四个天干和四个地支八个字所构成的,这八个字所形成的相互影响关系本身就错综复杂,因人而异。再结合当下的年份就是十个字,如果再结合月份就是12个字,那么仅仅一个本命年,也就是年支这一个因素,怎么可能构成实质性的、决定性的确切结论呢?如果仅仅是为了寻求精神安慰,以“宁可信其有”的心理,那就另当别论了。

非特别注明的文章,一般属《易经学习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摘。

  • 分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

    © 2003-2022 Zhouyi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40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