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一词


最早看到“风水”一词解释的文献,是晋代的郭璞著作《葬书》: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此后,便有了“风水”之说,也就有了“看风水”、“阳宅风水”、“阴宅风水”等。在这个名词出现之前的古人将勘察居住环境的行为名为“堪舆”!“堪,天道;舆,地道。”堪舆是解读天地之道,天的运行规律和地脉的延伸规律。

那么“风水”一词也与“堪舆”暗含同样诠释天地之道的规律。是解读阴阳变化规律的实用学问。

天为阳,地为阴。阴和阳又是互生的关系,即:天生真阴,阴主下降;地生真阳,阳主上升。从天下来的阴与从地中上升的阳遇到了一起就有了阴阳交媾,万物生。

在自然界中可以观察到,水是地之精华,是地所生,凝聚地中真阳之气。风是地球运动与天体能量互相作用后产生的,是天之真阴。地表之水蒸发上升后成云,风吹动之,也可遇到冷风降雨,这也是可以肉眼可见的阴阳现实作用结果。

云从龙,风从虎。”在阴阳中,通常以青龙代表为阳,以白虎代表为阴。龙的出现是伴随着有水气的云,而老虎的出现是伴随着山风而现。这段也是印证风和水代表了阴阳。

非特别注明的文章,一般属《易经学习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摘。

  • 分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

    © 2003-2022 Zhouyi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40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