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隐藏的秘密(下)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接上篇)虽然只有五种固定的声音,但它们组合变化形成的音乐是无穷无尽的;虽然只有五种固定的颜色,但它们组合变化形成的色彩,是无穷无尽的;虽然只有五种固定的味道,但它们组合变化也能形成无穷无尽的味道。这五种固定属性的因素就是“正”,也就是甲子戊统领下的五个正规军大将。
而三奇则是能让五正进行随意组合、灵活发挥的关键力量。“正”与“奇”如果配合起来,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与休止符,就像色彩中的原色与比例,就像味道中的原味与比例,便可以形成无穷无尽的可能。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虚实第六》,能提前到达战地的一方更占优势,更加轻松,而后来的一方则被动应战,更加艰难。在对方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出兵,以对方意料不到的路线行军,就能如入无人之境那样,千里驰骋也没有什么困难。
在对方不加防备的地方发起进攻,就能攻无不克;在对方容易进攻的地方严加防备,就能固若金汤。所以,好的进攻方式是让敌人不知道我方的进攻点,好的防守方式是让敌人不知道往哪里进攻。这段话有点像绕口令,也是基本原则而已,并没有展开解释具体如何才能做到。
而后面的两句“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就带有一丝调侃、摆架子、吊胃口的意味了。意思是,实在是太微妙了,根本没法用可以看见的方式来表达。实在太神奇了,根本没法用可以听见的方式来描述。
然而,在《奇门遁甲》中,我们就可以从局面的参数中找到这些信息,包括双方分别从哪个方向出兵?向哪个方向进攻?有哪些地理特征?双方哪里防守薄弱?哪里会是主战场?哪里适合埋伏?什么时间适合进攻?什么时间适合埋伏?等等。因此,作者猜测孙武写的这一章有可能是出于让自己能得到重用的政治目的,而只写了原则,没写具体方法。
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九变第八》,只有精通“九变”之术的将领才懂得用兵的法门,否则,就算熟知地形,也不能充分发挥地形的用处,就算精通军事五大要素理论也无法充分发挥人的力量。除此之外,孙武没有详细解释“九变”是什么,到底是哪“九变”,该怎么变。
在《奇门遁甲》中,后天八卦图的九宫,是奇门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就是地盘的九大方位。《奇门遁甲》就是根据时间四柱、24节气,将十天干、八神、九星、八门等几十种力量分别排布于天盘、地盘对应的方位,形成九种基本局面。其中又根据季节更替,分为阳九局和阴九局。
结合《孙子兵法》中各章内容,我们如果把上述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不难发现,这里所说的“九变”,实际上就是指后天八卦九宫,以及在此框架中演变而来的奇门九局。
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
《火攻第十二》,用火攻就一定要懂得依时间而行事。天气干燥的情况是第一时间因素,而月亮分别位于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时候,是容易起风的时候,是可以使用火攻的备选日期。
这里看似只是在讲火攻的基本时间条件,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所说的两点都属于常识性内容,为什么还偏偏要在惜字如金的竹简中刻下这段话呢?作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只是随便举个例子,而更多的话没有说出来。也就是“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的全面解释没有写出来。
在《奇门遁甲》中,有分别代表不同五行力量的因素排在不同的位置。其中离卦、景门、天英星、丙火都可以代表与火攻有关的信息,而其所落宫位能够分析出特定的方位、时间等因素。据此,不仅是火攻,水、木、土、金等不同五行所代表的不同战术也都有各自的信息,也能从奇门局中分析出特定的指导作用。
以上纯属作者个人观点,有的内容也是猜测,写这些目的只是想提醒大家,读古代圣贤的经典,最好还是先读一读《易经》和相关的术数,从而有助于更准确的理解和消化国学,尽量避免曲解和误解。(文章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元吉注:文章最后的内容是作者提醒各位读者,并非完整的解读孙子兵法,仅为个人观点。摘录于此也是为了方便大家多一条分析思路,并不是说这就是标准。奇门遁甲博大精深,孙子兵法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