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24节气是如何划分和确定的?《周髀算经》记载,上古先贤流传的历法书《术》,记录了一系列复杂而精准的算法。其大概步骤是:
第一步,通过“七衡”测算模型,用每天的太阳轨迹数据计算出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第二步,根据太阳照射日晷的影长,太阳从夏至之后开始向南移动为左行,较往影长逐渐增加,从冬至之后开始向北移动为右行,较来影长逐渐减小,一来一往为一年。根据昼最长、昼最短、昼夜等长四个关键节点,确立了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时。
第三步,将一整年的365.25天用地球公转一圈的360度进行划分,每一度对应1.014583天。
第四步,将一整年的360度按照测出的地气六律进行六等分,每一气60度,对应60.875天,六气分别为风、热、湿、火、燥、寒。
第五。根据一整年大周期的四时规律,将每一期的小周期进行四等分,得到24节气,每个节气对应15.21875天。
第六步,为了能够直观的确认每个节气所对应的时间点,根据夏至日晷影长一尺六寸,冬至日晷影长一丈三尺五寸,计算出每两个相邻节气的影长,损益为九寸九分又六分之一分。
第七步,根据上述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每个节气的日晷影长,如表格所列。非常有规律,也很有美感。上述提到的“七衡”测算模型,地气也就是律吕的观测方法。(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