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聊“灵魂”


“灵魂”一词并非我们的本土文化,属于外来宗教的名词。用当下平常人认知解读,这个灵魂就类似于人的精神,是不生不灭的一种精神。而我们传统的文化中,后人为了缅怀先祖一般会认为“灵魂”不灭,所以每逢清明都会通过祭祀来缅怀先人。认为先人还在另外一个空间,以其他的形式存在!期望他能庇佑子孙。

用我们本土文化来解读“灵魂”一般会用“魂魄”来替代。认为人的肉身虽然消失了,但是魂魄不灭,还会有轮回生生不息。而且魂魄是有三魂七魄,每个魂魄的功能又有区别。对于后世子孙来说,去世的先人就是以魂魄的形式存在。

既然魂魄不生不灭,为何又要通过修行来达到“不生不灭”状态呢?元吉的理解是,顺其自然的生死中,魂魄不能自主,会随着业力而行。修行后的魂魄,能有自主控制能力,可以演化自己想要的“道”象。

那么既然古人认为去世的先人会以魂魄形式存在,通过各种祭祀来期望庇佑后辈子孙。是否是真的有这种“功能”?有人就用一种自然现象作比喻解读这种现象。

如果把后人比喻成一棵果树上的果子,那么埋在地下的根系就是决定果实多少、好坏的最主要原因。反之果树上的枝叶也会因为吸收阳光、水份滋养根系。如此就形成了一套闭环的生长系统,那么一棵果树的系统就是一个家族,而根系就是已经去世的先祖,而枝叶和果实就是后世的子孙。

这样就能理解了,为什么后辈子孙要祭祀祖先。

PS:有新闻说国内的冥币流传到了西方一些国家,他们好多人烧纸后竟然时运变好,发财、中彩票等... ...

非特别注明的文章,一般属《易经学习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摘。

  • 分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

    © 2003-2022 Zhouyi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40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