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干支历法


干支历法是周易术数应用中必须要了解的。之前提到的八字预测,就是干支历法的应用,他代表的就是天体运行的当下位置,也就是天体行星与地球之间的角度和位置关系的记录。术数门类中,几乎都先要确定八字,然后再依据规律来推演人事物的发展趋势的规律。今天分享一篇读到的一片关于干支历法的简介,希望能给大家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我们看到的干支历是我们华夏民族特有的历法。在阳历365天的基础上,还兼容了木星十月历,也就是十天干历法;木星12月历,也就是12地支历法;月相12月阴历;以及太阳系中其他四颗对地球产生一定影响的水星、金星、火星、土星的运动规律,是至今最为全面而准确的历法。其着眼点不仅仅是现在的公历所表达的地球、太阳、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着眼于更广阔的太阳系的空间和时间范围,是华夏先贤上万年天文历法研究的智慧结晶,集大成者。

在纪年方面,古人认为对地球影响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称为岁星。而他对面虚设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太岁。每十年与太阳在黄道上重合于上一个28星宿,用十天干表达这十年,每12年公转一圈,回归28星宿的虚宿,用12地支表达着12年。其他几颗行星的公转周期分别为水星约0.24年,金星约0.6年,火星约两年,土星约30年。算上木星的十年和12年,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年,与60甲子刚好可以一一对应,也就是说。每60年六大行星同时回归到黄道上相同的位置,其中最为典型的现象是它们同时到达太阳的一侧,汇聚在一个角度不大的小范围的扇形区域中,称为行星连珠。这种现象无疑会对地球产生与平时不一样的影响。

根据现在科学的计算推演,这个扇形区域的角度在13度以内的七星连珠大约每30年发生一次,是60甲子的一半,十度以内的七星连珠大约每120年发生一次,五度以内的六星连珠大约每120年发生一次,都是60甲子的两倍。当然还有其他条件下的八星连珠或九星连珠现象,有180年周期以及更长的周期,总之都是60甲子的倍数。所以用十天干和12地支组合成的60甲子历法,能准确表达天体位置关系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60甲子排序的基本原理是十天干和12地支按阴阳属性依次同性相配,十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从甲子起到癸亥结束,一共配出60对干支,就是所谓的60甲子。排列规则如图所示。干支历纪月的原理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建月,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建子月,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建卯月,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建五月,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建酉月。此为四时,固定下来后,把周年的时间进行24等,分为12节和12气各15天左右,其中12节为每个月的开始。为了便于确定时间点,以北极星为中心画一个圆周,定好12个节点的位置。当北斗星在一年中因地球的公转而显示为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斗柄每指向一个节点位置,则视为一个月的开始。指向寅位为寅月,为一岁的起始,对应公历的2月3到5号之间,依次类推。每年的12个月都是从寅月开始到丑月结束。

干支历纪日和纪时的原理是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太阳在东方升起。与地面平齐时定为一天的卯时,为现在的早晨六点,太阳在正南方最高处时定为午时,为现在的中午12点,太阳在西方落下,与地面平齐时定为酉时,为现在的傍晚18点。太阳与12点时的位置呈180度直冲关系,视为正北,也就是背面,定为子时,为现在的夜半零点。这里要说明,我们常说的北京时间是固定的东八区时间,而在这里提到的时间均为当地的时间,也就是现在常说的真太阳时,每个地方的时间是不一致的。

然后把一天的圆周进行12等分,对应12个时辰。夜间观测时辰的方法是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白天,观测时辰的方法是用日晷显示的影子的位置。每天子时一到,就视为新一天的开始。不难发现,在干支历中,只要节气一到,月份就交给下一个干支,只要时辰一到,日期就交给下一个干支。也就是说,每天并不是固定的24小时,每个月也不是固定的天数,而完全以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所以无需像农历和公历那样要用置闰的方式弥补误差,所以是最准确的历法。

由于不同年份、月份、时间都代表太阳、月亮、地球之间,其他。五颗行星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不同位置关系,能精确定位具体而典型的行星位置关系,例如重合关系、三角关系、对冲关系等等。这些就是术数应用的的六合、三合、六冲等关系。

非特别注明的文章,一般属《易经学习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摘。

  • 分享:
评论
还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

    © 2003-2022 Zhouyi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40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