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初学易的朋友们
这篇是写给对易学好奇还未入门的朋友,唠唠闲话。如果您已经入门或开始了自己的学习那么这篇就可以忽略不计。
我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自学的,那时候正在读初中,年轻人都有对好奇事物探索的精神。让我去自学他的动力并不是想了解他多深奥的哲理,反而是想通过学习,验证下到底是否具有预测事物的功能,这才是我自学时的初心。
那么您是什么原因想来学习《易经》的呢?是好奇他的预知事物发展规律,还是就是想通过《易经》了解一个新的哲学思维模式?两者目的不同,初学时候选择的途径就会有区别。
想从哲学思维入手的,那就读先贤著作《易经》原文中的卦辞、爻辞、彖辞、象辞、系辞等开始。如果是想从他预测功能来开始,就要去学习卦和爻,五行、天干和地支等入手,也就是我写的六爻预测的相关基础知识-《基础入门》篇。
从上世纪到现在一直会有很多人讨论《易经》存在的价值,讨论他到底是迷信,还是一部哲学著作。元吉对“迷信”的理解是,用一套和自己不同、且并不能理解他的思维和观察方式,又不能用自己的模式去证明他的存在,大概就能称其为“迷信”范畴了。
举例来说,假如过上几千万年后,我们这批人类文明消失了,后来有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现阶段预测天气预报的方法,也许你的天气预报对他们新人类来说就是“迷信”。
《易经》最初并没有文字,仅仅是阴阳爻组合而成的八卦、六十四卦。到了商、周才开始有了《易经》文字的形成,那是当时先贤对《易经》理解和感悟的文字,也不能说那些文字就能概括《易经》想说的本意。
《易经》文字出现之前,那些符号就是先祖通过观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画出了阴阳符号和八卦,将其应用到现实中,并指导人们生存方法。没有所谓的为了“哲学”才有了《易经》,那是后人用自己的眼界来给《易经》冠上的新名词。况且“哲学”一词也是外来的词汇。
找到自己想学习他的好奇点,如果想从实战那么就可以看《易经学习网站》中的《基础入门》。如果想去了解易经文字背后的思维,可以参考《易经学习网站》中的《学习心得之易经》篇下的文章。